1905年的东京,中国留学生已经达到八千人。这一年8月20日,“中国同盟会”正式成立。日本人正陶醉在日俄战争胜利的喜悦之中,集结在“中国同盟会”旗号下的中国人,则在东京悄悄开始了创立民国的伟业。“新名词、新术语,裹着新思想、新观念、新学问,狂风暴雨,排空而来,铺天盖地,无处不在,搅得出版界、教育界、新闻界、学术界沸沸扬扬,面貌大变……”
一百二十年了,上野的樱花依旧年年绽放、年年凋谢。在东京重造中国,是那个时代一部分中国人的梦想,从1895年主张革命的孙文第一次亡命日本,这一进程就开始了。三年后,康有为、梁启超在百日维新失败之后流亡日本,两条不同的道路之间有交叉、有分歧,重造一个什么样的中国?怎样重造?那时徘徊在东京街巷之间的年轻人,各自找到了不同的方向,不仅仅是政治上的,也有人选择了文学,有人选择了艺术,有人选择了新闻……
著名独立历史学者傅国涌,选择从“东京视角”追寻民国那一代人物远去的背影,记录他们如樱花般烂漫的生命历程。东京曾给过他们重造中国的灵感,隔着一百二十年回望,以空间视角来观照时间和人物,关心一个个具体的人以及他们的心路轨迹,更能贴近当下读者的内心、呼应一些时代命题。
(重点推荐阅读长达5万字的同名文章)
作者简介
傅国涌 独立历史学者,1967年生于温州雁荡山,主要关注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、百年中国言论史、知识分子命运史、教育史、企业史等,已出版的著作有《去留之间:1949中国知识分子的选择》《一报一馆一大学:中国转型的是非成败1897-1949》《百年辛亥:亲历者的私人记录》《主角与配角:辛亥革命的台前幕后》《金庸传》《叶公超传》《百年寻梦》《追寻失去的传统》《笔底波澜:百年中国言论简史》《文人的底气》《大商人:影响近代中国的实业家们》《新学记:中国现代教育起源八讲》《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》《民国商人:追寻现代中国工商文明的起源》《无语江山有人物》《问史哪得清如许》《帝国尽头是民国》《与世界对话》等三十多种,编有《林昭之死》《过去的中学》《过去的小学》《寻找语文之美》《鲁迅的声音》《追寻律师的传统》《寻找语文之美》《寻找古诗之美》等十多种。